这部由电影制片人兼多媒体艺术家约翰·格里蒙普雷(代表作《双重特工》)创作的新纪录片堪称一部精心结构的电影随笔。影片以刚果及其首位民主选举的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的谋杀为背景,融合了地缘政治、爵士音乐、冷战阴谋和殖民实践,是一部爆炸性的混合体。片中既有详尽的研究和数据,又在形式上绝对巧妙和自由。影片追踪了卢蒙巴的权力崛起以及殖民者对将国家控制权交给其公民的抵抗。同时,影片还记录了美国试图通过派遣爵士音乐家如妮娜·西蒙、杜克·艾灵顿、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等人来影响该国的努力。这些音乐家来到刚果演奏,浑然不知他们不过是中情局阴谋的幌子。最终,这部影片充满了音乐和电影能量,同时对仍然拒绝被抹去的殖民幽灵发出了一声强烈的政治控诉“我控诉”。
星期四 20点更1
纪录片探讨了动物父母为了让孩子在生活中领先一步而采用的非凡策略和巧妙技巧。从虎鲸教孩子捕猎蓝鲸,到猩猩教孩子铺床,再到河马家族如何度过可怕的非洲夜晚。为人父母是一种冒险——相机会捕捉到每一个扣人心弦的时刻。
星期六 更1
Professor Brian Cox reveals the strange worlds of the solar system, visible to us as never before seen.
《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由臺灣公共電視與日本放送協會(NHK)共同製作的8K超高畫質紀錄片,由桂綸鎂擔綱中文旁白。 6月29日晚上7時於台北兩廳院廣場, 特別舉辦《神木之森》8K戶外首映會。 7/4 週四晚間9點(全1集) 公視13台(公視+同步上架)電視首播。
从QAnon的兴起到1月6日的骚乱,《反社交网络》讲述了一群因孤独而聚集在一起的无聊青少年如何建立了一个在线社区,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意外地打破了共识的现实。
1983年春天,蘭陵劇坊4歲,《演員實驗教室》在台北國立藝術館首演,共演出8場。 1991年,劇團解散。但是每十年,他們會聚在一起,重演一齣老戲。 2018年春天,蘭陵40歲,《演員實驗教室》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重演,共演出4場。 2018-2019年秋天,在烏鎮、上海、北京、西安、廈門、成都六個城市巡演,共演出19場。 2020-2021年,因為疫情,劇場活動全球暫停。 2022年春天,在台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共演出6場。 旅程種種,是以記之。
2019年に細野がアメリカのニューヨーク、ロサンゼルスで行ったライブ映像などをまとめた「SAYONARA AMERICA」。
再见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 再见了我家门前的石头,小溪,树叶。 再见了我的少女时代。 王沫是一个聪明开朗的 16 岁女孩,她为了养家而踏上了艰苦的旅程,留下了快乐的少女时代。她走的每一步都让她喘不过气来,王默送走了她内心的“女孩”
「新宝岛曼波」拍摄以抒情诗人著称的杨泽,邀请小说家骆以军、杨隶亚、黄崇凯共同参与编剧,表现诗人致力探索的70年代迄今的台湾文化论述。全片尝试创造纪录片全新的叙事方法,聚焦杨泽的百年情怀与文化史观,并企图让电影开展「南部是歌,北部是诗」的诗意视野。
本紀錄片特別透過七雙文學家的眼睛來回望歷史,遷臺一、二代的作家們,分別以散文、小說、詩歌、書信等形式,回溯並梳理自己的流離人生與望鄉情懷。從一句句思鄉的散文與詩開始,讓主角們訴說大時代與家族的故事,藉由一幕幕迴盪腦海的場景、一個個埋藏於心的細節、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朗讀,將歷史的碎片縫綴起來,讓逝去的大時代逐漸理出眉目,也重新有了溫度和痛感。而他們的生命之書,就是一首離亂之歌。 《離亂之歌》共有七個篇章:流離、渡海、新生、滄桑、懷鄉、返鄉、回望,以時間為軸,透過七位作家不同的生命歷程,在大時代的主旋律下交織成章。本紀錄片特別結合敘事、朗讀、影像等多元手法,將渡海世代的故事化為一本生命之書、一首離亂之歌。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两位韩国性少数人士的母亲为争取性少数平等权益而做出的抗争和她们理解孩子的心路历程:当Nabi的孩子Hankyeol向她出柜为非二元性别的跨儿(以及一名践行多角关系的无性恋者),Nabi试图理解孩子的身份以及ta面对的困难;Vivian的儿子Yejoon向她出柜为男同性恋之后,她从不知所措到逐渐接纳儿子的性取向,并最终决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支持他,让更多拥有类似经历的人生活在一个更包容的社会。
长谷川和夫医师的故事。他是日本第一位发展失智症早期评估量表的人,86岁依旧上班看门诊,88岁时,突然公开自己罹患了失智症。他大半辈子都在研究大脑、研究失智症者,然而,在自己也罹患失智症后,才能体会患者渐渐失去清楚踏实过日子的感觉,也才知道原来自己过去并不算真的了解失智症、失智症患者的心情。长谷川医师也在片中,分享了一位资深医师曾跟他说的话:“等你失智时,你的研究,才真正完整”,身兼病患与医师两种角色,让他走在一条意义不同的“与失智症共生”路上。